锚定碳达峰、碳中和 兴业银行上半年绿色金融融资余额较年初增长11%

时间:8月26日 来源:中国证券报

 中国证券报记者8月25日获悉,顺应绿色低碳发展大潮,作为中国绿色金融先行者,兴业银行新一轮五年发展规划将绿色银行作为持续打造的“三张名片”的首张,上半年,该行绿色金融业务发展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截至6月末,全行表内外绿色金融融资余额达到12830亿元,较年初增长1273亿元,增幅达到11%。

“下半年,我们将继续发挥‘商行+投行’优势,围绕‘减污降碳’加快构建优质绿色资产,积极推动碳金融业务,持续擦亮绿色银行‘金色名片’。” 兴业银行绿色金融部总经理罗施毅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近五成绿色融资为非信贷、投行产品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末,兴业银行全行表内外绿色金融融资余额达到12830亿元,较年初增长1273亿元,半年增幅达到11%。从市场可比数据来看,该行绿色贷款(中国人民银行口径)为4127亿元,在股份制银行中排名第一;绿色贷款增速和清洁能源产业贷款增速分别高于全行各项贷款增速22个百分点和21个百分点。

“商行+投行”战略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兴业银行发挥集团化经营优势,以“商行+投行”为抓手,已围绕绿色金融多元化发展做出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积极通过绿色债券、绿色资产证券化、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等投行类产品,以及绿色融资租赁等非信贷产品,绿色理财、绿色按揭贷款等多样化融资产品为绿色产业提供投融资服务。在全行集团绿色金融融资余额中,接近50%的是非信贷产品、投行产品。

罗施毅表示,下一步,兴业银行将积极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十四五规划”及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赋予绿色产业、绿色金融新的内涵与外延,加强集团协调联动,丰富完善以绿色信贷为基础,涵盖绿色信托、绿色租赁、绿色基金、绿色理财等在内的的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体系,打造绿色银行集团。

具体而言,在做大做强绿色信贷的基础上,积极推动绿色租赁、绿色信托、绿色基金等集团绿色金融业务加快发展;扩大绿色金融范畴,努力担当环境权益做市商,积极推动绿色供应链、绿色投行、绿色零售、绿色理财、绿色投资等绿色金融业务协调发展;加大创新力度,把握市场趋势,打造一批具有“首创”“首单”意义的绿色金融特色产品。

构建全链条、全周期碳金融整体解决方案

今年7月,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上线。罗施毅表示,这对兴业银行而言具有重要发展机遇。

据他介绍,兴业银行是国内最早探索碳金融服务的银行,早在2007年即开始布局碳金融业务,在碳金融领域作出诸多创新,开创了国内低碳金融发展历程的多个第一,与国内所有碳交易试点地区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各类参与主体提供包括交易架构及制度设计、资金存管、清算、碳资产管理和融资等在内的一揽子金融服务。

今年上半年,兴业银行聚焦于“减污降碳”重点领域,优化业务布局,加大绿色贷款投放力度的同时,落地全国首单碳中和债、绿色信托计划、林业碳汇质押贷款、“碳中和”债券指数结构性存款等创新产品,成效显著。今年7月,在全国碳交易市场启动之际,兴业银行又分别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和碳排放权登记结算(武汉)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今后,兴业银行将以服务全国碳市场发展为宗旨,根据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结合市场进展情况,重点围绕‘碳权+碳汇’,将碳金融服务方案升级为包括碳市场基础金融服务、碳金融产品创新、碳市场‘交易+做市’三个层次,涵盖为控排企业交易和履约、碳资产变现和管理、碳市场交易做市等功能的全链条、全周期的碳金融整体解决方案。”罗施毅表示。

聚焦“减污降碳” 加快构建优质绿色资产

“双碳”战略使得金融与低碳行业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紧密,商业银行如何发挥对相关产业的积极作用,同时权衡好风险和利益的关系,是一个重要课题。

 罗施毅表示,兴业银行支持绿色信贷、支持绿色金融,始终秉持“寓义于利”理念,按照商业银行规律发展业务。一方面,按照“宁可让利、不让风险”的原则,对绿色项目开展严谨的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管理等授信审查审批与风险管理流程;另一方面,针对金额达到适用标准的项目贷款,对其实施赤道原则评审,运用国际先进的工具、标准对其开展评审与管理,有效防范环境与社会风险。

下半年,兴业银行的绿色金融将朝着两个重点方向发力。一方面继续围绕“减污降碳”加快构建优质绿色资产。除了做好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大气治理、固废处理等环境保护等传统重点领域,更加聚焦于碳减排的重点领域,结合长江大保护、黄河流域保护、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点区域,加大绿色贷款投放力度,加强绿色租赁、绿色信托等集团多元化产品运用,加强产品创新,加快重点客户、标杆项目拓展、落地,推动业务增长上量,有效服务碳减排、碳中和。

另一方面,积极推动碳金融业务发展,依托兴业银行在碳金融领域的实践经验,以融资+融智为载体,以交易+做市为抓手,以碳权+碳汇为标的,为碳市场和交易主体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提升碳金融领域的差异化服务能力。

虽然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稳步推进,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年度新发行规模和存量规模都迅速跻身全球前列,但依然存在新兴绿色产业商业模式尚不成熟,激励约束制度不健全等问题,罗施毅建议,针对新兴绿色产业商业模式尚不成熟,正环境外部性未能内部化,出现经营现金流不足以覆盖项目成本的情况,需要在监管部门、绿色产业从业机构和金融机构共同努力下,打造出更为成熟可持续的商业模式;针对绿色信贷、绿色金融的激励政策需进一步在财税、贴息等方面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制度,提高商业银行资源投入的“绿色导向性”。(王方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