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以平: “两山”理论的兴业绿色金融实践

来源:《中国金融》2020年第13期

2005年,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将生态环保理论提升到了新境界。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久久为功推动“两山”理论落地生根,2012年勾勒出“美丽中国”蓝图画卷,并在2015年将绿色发展纳入五大发展理念,在2017年将污染防治纳入三大攻坚战,我国生态环境面貌、经济社会发展方式为之发生根本性变化,绿色金融迎来历史性机遇。

兴业银行在“两山”理论提出的当年即在国内率先探索绿色金融业务,此后十年不辍,在我国绿色金融市场稳居重要一席。2016年以来兴业银行立足内部禀赋,顺应外部大势,进一步提高绿色金融战略地位和目标任务。

寓义于利,提前实现“两个一万”

长期以来,兴业银行以“一流银行,百年兴业”为愿景,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之道,逐渐形成了“寓义于利”的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模式。绿色金融是这种模式的重要推手和内容。2005年,兴业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合作,针对民营企业开发新的能效融资服务模式并在次年推出国内首款节能减排贷款,成为我国绿色金融先行者。2008年,兴业银行在国内率先采纳赤道原则,主动对业务进行更加全面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为绿色金融发展提供强大保障。2015年末,兴业银行绿色金融融资余额已达4003亿元,服务企业客户5847家,标志着以商业行为服务绿色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可持续模式基本形成。

顺应“两山”转化,兴业银行于2016年制定了绿色金融“两个一万”的中期发展目标,即力争到2020年,集团绿色金融融资余额突破一万亿元,绿色金融企业客户突破一万户。绿色金融要跑出加速度,银行业却开始进入“下半场”,整体增速趋于明显下降,实现目标并不容易。

但在全行共同努力下,“两个一万”提前一年实现。2019年末,兴业银行绿色金融融资余额达到10109亿元,绿色金融企业客户达到14764家,分别是规划初期的2.53倍、2.51倍,四年间绿色金融资产年均复合增长26.06%,超过总资产增速18.3个百分点,绿色金融资产与总资产的占比从7.55%升至14.15%,接近翻番,绿色金融成为全行更加重要的大类资产、大类业务。进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发,进一步突显污染防治、生态治理的重要性,兴业银行把握机遇,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以更大力度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截至5月末,绿色金融融资余额较年初增长537亿元,服务的客户数继续快速增长。

依托市场领先的信用风险及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体系,全行绿色金融资产不良率仅为整体资产不良率的1/4,成为稳定资产质量的重要抓手。同时,兴业银行支持的绿色金融项目产生良好环境社会效益,可实现在我国境内每年节约标准煤3013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8452.54万吨,年减排化学需氧量408.83万吨,年减排氨氮10.31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硫96.15万吨,年减排氮氧化物10.24万吨,年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4576.26万吨,年节水量41022.58万吨。兴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努力和成效获得诸多肯定,近年来多次被《亚洲货币》评为“年度最佳绿色金融银行”,明晟将ESG(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评级提升为国内银行业最高的A级。

兴业银行绿色金融过去几年的蜕变有几个重要因素。一是战略引领。在“1234”战略中坚持强优势、补短板并行,明确要求全行将绿色金融“金字招牌”擦得更亮,并且将客户建设尤其是中小微客户服务摆在中心位置,绿色金融客户户均融资不到7000万元,以中小客户为主,与全行客户发展总体导向保持一致,能够借势而上。二是资源保障。在总行绿色金融部外,30家分行设立绿色金融部并确保所有分行有专司部门或团队,全行绿色金融专职员工达200人。此外,在考核评价、绩效激励、信贷规模、风险资产、经济资本、授权授信、审查审批等方面对绿色金融进行全方位特殊化支持。三是科技赋能。开发了国内首套绿色金融专业系统——“点绿成金”系统,进一步提高绿色项目识别效率,增强环境与社会风险防控能力,提高专业经营管理水平,先后获得“福建省十大金融创新项目”第一名、人民银行科技发展奖二等奖。

创新协调,稳步推进“两个一流”

兴业银行素以创新知名业内,在发展绿色金融的第一个十年,从节能减排贷款到排污权质押贷款、碳资产质押贷款,再到绿色金融债、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等,做了很多先行先试工作,一直走在绿色金融的潮流前端。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兴业银行以更大力度激发创新基因, 努力创设更多适应客户需求的产品服务,并且在初步建成市场领先的金融集团的基础上,设立集团绿色金融业务发展委员会,着力将绿色金融优势从银行母体延伸至旗下更多主体,力争做强与做大并行,打造全市场一流的绿色金融集团、一流的绿色金融综合服务供应商。

近五年来,“两个一流”稳步推进,成效初显。

一是银行创新优势持续巩固。一方面,努力在信贷领域构建新模式,先后推出“绿创贷”“环保贷”“节水贷”“绿色供应链”“绿色经营贷”等新业务,有效满足更多类型客户更加多元的金融服务需求。其中,与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中心及各地财政部门合作的“绿创贷”,发挥三方优势,融汇股债特点,撬动社会资本,成为降低客户融资成本、服务各地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有力工具。另一方面,努力以投行与金融市场优势业务助力绿色金融打造“新高地”,在绿色债券承销、绿色债券投资、绿色资产证券化、绿色理财、碳资产售出回购等业务领域稳居市场领先地位。其中,2017年至2019年,兴业银行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发行规模连续排名全市场第一,2019年发行份额高达全市场的14.6%。与此同时,创新拓展绿色金融资金来源,更加有力保障资产负债平衡,2016年以来,已累计发行1300亿元绿色金融债,余额1000亿元,是目前全球绿色金融债发行余额最大的商业金融机构,其中在卢森堡发行的境外绿色金融债,使得兴业银行成为首家完成双币种发行、双交易所上市、跨时区定价的中资商业银行。

二是集团整体发展更加协调。在母行的引领和推动下,各家子公司将绿色金融作为重要战略性业务,努力成为所在行业绿色金融领头羊,与母行一道形成品种更加丰富、门类更加齐全的集团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体系。兴业租赁完善绿色出行、节能减排、清洁能源、水环境治理、土壤治理、资源循环六大产品序列,在低碳、生态、循环经济三大领域逐渐打响品牌,目前绿色租赁业务累计投放近1300亿元,资产余额逾350亿元,已占公司租赁资产的近三分之一。兴业信托积极为客户提供绿色信托融资、绿色并购投融资、绿色股权投资、产业基金、资产证券化、债券投资等产品服务,已成为我国绿色信托业务的领跑者,目前绿色信托业务存续规模超过600亿元。兴业基金以上市公司为重点,通过债券投资、股票定增、产业基金、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发展绿色金融,目前绿色金融业务余额突破100亿元。兴银理财联合推出“中债-兴业绿色指数”,并基于指数创设发行主要投资于绿色发展领域的理财产品,至今已滚动发行超过200亿元。

开放共享,逐渐形成“两个生态”

2016年以来,我国绿色金融蔚然成风,各类市场主体百舸争流,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兴业银行作为国内绿色金融市场先行者,一直以开放姿态迎接竞争,致力于通过共同做大行业来扩大自身舞台,从而积极向市场传播绿色金融先进理念文化及行之有效的经营管理模式。目前,两个着力打造的生态已经初具轮廓。

一是银银生态。兴业银行早在2007年便以开放银行理念、金融科技手段推出市场独有的“银银平台”,为广大中小金融机构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目前平台服务的法人金融机构超过2000家,银银合作已经深植基因。在发展绿色金融过程中,兴业银行有意识地分析总结中小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理念知识、标准制度、产品服务三大方面的薄弱环节,根据自身经验和思考,对应制定出了囊括专业人员培训、研究成果共享、流程制度建设、产品投资顾问、产品共同开发、系统运行维护等多个模块的问题解决方案,供具有不同需求的同业客户定制选择。目前,已与九江银行、湖州银行、安吉农商行等20家银行签署绿色金融同业合作协议,并为江苏银行等众多银行提供绿色金融专项服务,各行在互换能力、互补优势中进一步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质效。尤其值得欣慰的是,江苏银行、湖州银行步兴业银行之后,分别在2017年、2019年宣布采纳赤道原则,进入了赤道银行“朋友圈”。

二是银政生态。绿色金融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的积极推动,同时,中央通过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等方式,不断提高各地创新金融服务、践行绿色发展的积极性。兴业银行敏锐把握机遇,结合各地绿色金融支持鼓励政策,定制推出了一批银政合作综合方案。目前,国务院已先后批准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和甘肃等六省(区)九地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兴业银行已与其中的浙江、江西、贵州、新疆、甘肃五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以及内蒙古、青海、吉林、云南等,共九省(区)签署绿色金融战略合作协议,为当地政府部门及相关市场主体开展绿色金融专业支持、专项培训及项目对接。截至2019年末,9个地区绿色金融总签约金额达5700亿元,签约以来已累计投放绿色金融2600亿元,绿色融资余额约2300亿元。2017年,兴业银行与“两山”理论发源地的浙江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承诺其后5年内提供不低于1000亿元的资金支持试验区和“两美浙江”建设,协议签订至今,已累计向浙江发放绿色融资超过1100亿元,提前2年完成了承诺。

积极主动,努力连接“两个市场”

近年来,我国金融进一步扩大开放,绿色金融由其某种程度的公共物品性质,在国际国内的交流更加频繁、深入,成为塑造全球金融治理新秩序的重要内容。兴业银行拓展视野、提高站位,尽自身最大努力参与和推动这一宏大进程。

一是持续引入国际经验。在国内同业中最早建立绿色金融专业研究团队,积极学习、引进和推介国际最新实务经验、监管政策、学术成果,成为我国绿色金融重要智库。以此为基础,创设推出“兴业绿色景气指数”,开发信贷碳强度指标,主动承担“蓝色债券”标准流程建设,为绿色金融发展提供公共服务;引进翻译《可持续发展:金融机构的社会与环境影响管理》等专业书籍,结合国际研究及国内实践提出了降低银行绿色融资风险权重、绿色债权优先受偿、绿色资产证券化免于风险自留等获得广泛回响的政策建议,绿色金融发展获得更强引领和推动力量;凭借在国内外绿色金融领域的前沿研究和丰富实践,受邀参与了《绿色贷款专项统计制度》《能效信贷指引》《绿色银行评级方案》等多项绿色金融监管政策的制定、首批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实验区规划方案及有关地方政府绿色金融政策文件的起草。

二是积极讲好中国故事。同国际金融公司、日本瑞穗银行、三菱日联银行、中国台湾地区国泰世华银行和玉山银行等金融机构保持密切沟通合作,以多种方式向越南、泰国、蒙古、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银行同业分享交流绿色金融发展经验,介绍中国绿色发展成果。先后加入了中英绿色金融工作组、“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绿色金融合作委员会等众多国际合作组织,成为首批签署联合国《负责任银行原则》的国内金融机构,签署了由中国绿色金金融专业委员会和伦敦金融城共同发起的《“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倡议》,积极推广《可持续蓝色经济融资原则》,充分展现了我国负责任金融机构形象。全面参与《赤道原则(第四版)》修订,使这一国际黄金标准充分考虑到中国实践、中国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