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用卡如何拥抱科技共建生态 访兴业银行银行卡与渠道部总经理兼信用卡中心总经理汪宇

时间:2019-7-27 来源:中国经营网

《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蓝皮书(2019)》显示,2018年我国信用卡累计发卡量9.7亿张,十年间增长4.2倍。同年,我国信用卡交易额为38.2万亿元,十年增长近10倍。

面对消费金融市场巨大的“蛋糕”,近年来,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金融平台等机构都在“跑步进场”欲从中分羹,对传统信用卡业务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和挑战。

近日,兴业银行银行卡与渠道部总经理兼信用卡中心总经理汪宇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信用卡作为银行零售业务的重要抓手,未来几年增长趋势不改,但在迎来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将面临众多挑战。在消费不断升级的趋势下,单一的产品或服务已不再适应用户多元化的需求,探索跨界合作可以激发信用卡的新活力。同时,金融科技正在重塑银行信用卡生态体系,银行必须主动谋变,积极拥抱金融科技,加快数字化转型,持续提升用户服务能力。

跨界合作 打造“金融+”生态体系

《中国经营报》:信用卡业务作为消费金融的支柱之一,未来将会面临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汪宇:未来几年信用卡业务增长趋势不改,但在迎来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将面临众多挑战。

从机遇来看,一是目前我国已进入中高收入水平国家行列,城乡居民正在经历“从无到有”到“从有到好”“从好到精”的消费水平升级,更加注重生活品质和个性化享受,更愿意为更优质的吃穿住行体验买单;二是随着金融科技和信用卡的不断融合,信用卡业务的定位发生了变化,即不再是单纯的支付工具,而是通过融合各类消费场景,逐渐成为连接各类消费场景的流量入口,成为居民消费升级、生活品质提升的助推剂;三是监管对互联网金融乱象的规范治理,客观上为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和良好政策环境。

从挑战来看,一方面,各发卡机构“跑马圈地”势头不减,市场竞争加剧,同质化严重已成为各家银行在信用卡业务发展中不能回避的问题;另一方面,商业银行正面临来自互联网金融新业态的挑战,阿里、腾讯、京东等互联网巨头加速跨界布局,依托其在金融科技、线上流量、海量日均活跃客户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快速渗透消费信贷人群,对银行信用卡客户维系和生息资产经营形成一定冲击。

《中国经营报》:怎样看银行与互联网巨头、消费金融公司之间的竞合关系,以及信用卡业务在消费金融市场中的作用?

汪宇:目前,信用卡保持稳健发展的良好势头,业务规模持续增长,在消费金融市场中起到重要支柱性作用。信用卡已经越来越深入地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信用卡天生具有高频使用、嵌入场景与生活、小额分散的特点,并且由于其具备消费信贷功能,对于刺激消费的效应更加显著。

近年来互联网企业纷纷涉足金融服务领域,拓展支付场景市场,推出消费信贷产品,对银行信用卡业务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互联网企业也在积极转型,双方以“竞合”的关系实现共赢。从跨界合作来看,更倾向定位以数据为基础、以技术为手段来为金融企业赋能。

《中国经营报》:银行应如何打造融合的金融生态,助力信用卡行业的发展与收益的增厚?

汪宇:在互联网时代,跨界合作已然成为各家银行的竞争利器。自2015年以来,兴业银行敏锐捕捉居民消费需求升级变化趋势,率先尝试跨界合作,持续打造“金融+”生态体系。具体做法包括:

实施“大体育、大运动、大健康”战略,通过与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中国青少年国际足球锦标赛等重要赛事的合作,深化“金融+体育”布局,同时发力“金融+行业应用”的产品研发,推出兴动力运动支付手环等可穿戴运动健康概念产品,开创信用卡金融产品新业态。

构建“兴业互联网生态圈”,致力金融支付与生活圈场景的深度融合,形成了“金融+文娱”“金融+餐饮”“金融+民生”的信用卡差异化经营模式。如与饿了么、美团联手,引入优质的垂直类商户消费服务平台,实现线上流量互通、优势资源互补,优化信用卡客群结构等。

推动实施“织网工程”战略,整合收单与发卡两项业务、借记与贷记两张卡、线上与线下两个渠道,实现虚实结合、天地对接,聚焦商户及个人消费客户两类群体,依托移动服务平台的互相引流,以支付结算产品组合为切入点,通过商业合作模式的创新设计,带动商户和个人结算性资金的代收代付、信用卡发卡、用卡交易等业务的综合发展。

科技赋能 加快信用卡数字化转型

《中国经营报》:近年来多家银行信用卡发卡速度明显加快,未来银行信用卡差异化和竞争优势将如何体现?

汪宇:挖掘信用卡差异化和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对客户洞察要敏锐精准、个性诉求要有求必应。精准把握消费主体年轻化和消费需求个性化、定制化、体验化的发展方向,依托金融科技,整合线上线下渠道,建设数字化经营服务平台,契合年轻客群使用习惯,满足便捷操作的用卡需求。加快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广泛运用,实现对海量客户“千人千面”的精准化服务,为客户提供更加安全、便捷和个性化服务,实现个性诉求有求必应,全面提升客户用卡体验。

二是对风险管控要贯彻到底。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是信用卡经营工作的一体两翼,要将风险管理理念贯彻到底,制定全面、系统的风险控制策略机制,积极寻求风险与规模、收益间的动态平衡。借助金融科技力量,实现客户风险识别数据化、反欺诈防范自动化、风险防范实时化,在业务发展提速的同时牢牢把控风险管理。

三是树立品牌差异化特色,探索融合新路径,打造信用卡竞争优势。在跨界合作中,深度结合精准洞察,以大数据和云计算为依托,满足客户信用卡常规业务以外的个性化诉求,使客户从跨界合作中切实地获得福利,从而实现客户、银行、合作方“1+1+1>3”的三方共赢效果。

《中国经营报》:就信用卡业务而言,具体应如何运用科技力量推动行业发展?

汪宇:首先,科技赋能信用卡精细化营销管理。通过营销场景流量建设、自动化与千人千面的精细化营销管理,实现智能营销闭环。对获客、权益、积分等多样化业务组件进行整合,打造业务服务中台能力;建设客户标签体系,实现千人千面客户经营,并打通客户触达渠道,落地营销业务场景,实现数据中台的营销支撑能力;加强互联网建设能力,迭代推进微信、APP更新,建设优化网络发卡能力,大力开展流量建设,为业务经营提供场景及客流,构建多方共赢的互联网生态闭环。

其次,科技赋能信用卡风险管理全流程。目前信用卡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近两年居民债务增速明显,居民杠杆率处于较高水平,偿债压力不断攀升,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持卡人的还款能力,信用风险不断累积;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金融兴起,融资渠道和平台呈现多元化,网贷、小贷、现金贷等机构数量迅速扩张,申请人多平台共债现象较为普遍,共债风险逐渐上升。

面对风险形势变化,为提高信用卡资产质量,银行在贯彻落实监管要求的前提下,应积极调整风控策略,一是深入挖掘、扩大外部大数据产品的迭代应用,补充完善共债风险的识别和管理手段;二是优化授信政策,根据不同风险群体采取差异化分层管理;三是进一步强化催收合规作业模式,推进催收体系建设。

以兴业银行为例,信用卡中心通过持续广泛引入外部数据,机器学习算法能力,精准刻画用户画像,打造风险业务中枢。目前引入包括人行征信、工作单位、身份验证、境外位置验证、设备指纹、多头借贷等多种维度的外部数据,补充并完善了客户外部画像,在征信、反欺诈、催收等方面大幅提升风险防范能力。今年又引入机器学习建模平台,落地交易反欺诈、现金分期、交易实时调额等模型,通过算法能力提升风险侦测能力。

最后,科技赋能信用卡智能化运营管理。通过流程的标准化和集约化、借助AI模型能力、建设智能化运营平台,优化打通现有信用卡业务流程。以兴业银行为例,一是通过“数据总线”信用卡数据集成平台和“交易总线”信用卡应用交易网关两大基础平台建设,建立了批量和联机交换的枢纽;二是推进建设运营协同平台和大数据运营分析平台,建立信用卡中心统一的作业平台,利用智能化手段,建立语音质检规则和模型,实现智能化语音运营流程,100%覆盖语音自动质检;三是大量运用RPA(流程机器人)技术助力业务速赢,节省运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