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个人信息保护基础知识

一:个人信息定义

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自然人个人身份的各种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等。

二:个人金融信息宣传要点

个人金融信息包括个人身份信息、个人财产信息、个人账户信息、个人信用信息、个人金融交易信息、衍生信息,以及金融机构在与个人建立业务关系过程中获取、保存的其他个人信息。个人金融信息是金融机构日常业务工作中积累的一项重要基础数据,也是金融机构客户个人隐私的重要内容。

三:涉及个人金融信息的法律法规

涉及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规定,包括《商业银行法》《反洗钱法》《刑法》《征信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做好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工作的通知》等政策和规范性文件。

四:个人金融信息风险防范要点

(一):勿将自己的身份证件、银行卡等转借他人使用,提供身份证件复印件时应注明用途。

(二):安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并定期更新杀毒软件,防范电脑和移动终端受到恶意攻击或病毒的侵害;下载并安装由银行或正规电商提供的用于保护客户端安全的控件,保护账号密码不被窃取。

(三):不要连接未知WiFi。现在很多公众场所都有免费WiFi,有些是为了给人们提供便利而专门设置的,但不法分子也会在公共场所设置钓鱼WiFi,一旦连接到他们的钓鱼WiFi,我们的设备就会被他们反扫描,如果在使用过程中输入账号密码等信息,就会被对方获取。所以在公众场所尽量不要连接免费WiFi。

(四):不要随意丢弃刷卡签购单、取款凭条、信用卡对账单、快递单等,对写错、作废的金融业务单据,应撕碎或用碎纸机及时销毁,不可随意丢弃,以防不法分子捡拾后查看、抄录、破译个人金融信息。

(五):使用ATM时,要留意周围是否有可疑人员,检查设备插卡口是否存在异常,操作时应避免他人干扰,防止他人偷窥密码。遭遇吞卡、未吐钞等情况,不要立即离开,可适时等待设备反应,对于附行式自助取款设备,可到该设备所属银行网点寻求银行工作人员帮助;对于离行式自助取款设备,可拨打发卡银行的全国统一客服热线,寻求银行工作人员帮助。

(六):设置银行卡交易密码、银行客服的语音查询密码、网上支付密码时,避免重复并不定期更换,且将平时在其他网站使用的各类密码与银行账户密码区分开。银行卡遗失后立即拨打24小时客服电话挂失。

(七):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号码、手机短信和邮件。警惕向您询问个人金融信息的电话及电子邮件,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轻易向他人透露自己的银行账户、卡号、密码或向来历不明的账户转账。

(八):警惕手机诈骗。要警惕手机短信里的手机账户异常、银行账户异常、银行系统升级等信息,有可能是骗子利用伪基站发送的诈骗信息。遇到这种短信不要直接回复或点开短信链接,如需咨询,建议通过正规渠道联系工作人员。

(九):进行网上消费时,要从官方网址进行登录,不要随意点击不明链接、悬浮窗口、或电子邮件/短信等渠道提供的银行网站,不要在网吧等公用上网场所进行涉及个人信息的操作。

(十):尽量亲自办理金融业务,切勿委托不熟悉的人或中介代办,谨防个人信息被盗或被移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