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银行绿金将聚焦长江保护和危废物处理 下沉县域

时间:06月10日 来源:财新网

2019年末,兴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提前完成了“两个一万”的目标,下一步方向如何?

“‘长江大保护’涉及兴业银行十余家分行,从源头到入海口都是我们的重要服务区域,尤其是参与中下游的治理和保护是当前的首要工作。”兴业银行绿色金融部总经理罗施毅近期对财新记者表示,虽然“两个一万”的目标已经提前一年实现,但绿金业务发展节奏并没有放缓,未来还将围绕“长江大保护”中的污水治理、固废处理、废弃矿山修复、工业园区搬迁及绿色化改造等领域开展融资业务;此外,该行还十分关注粤港澳大湾区水环境治理、绿色交通、清洁能源,以及广东的电子废弃物处理等项目的建设和融资需求。

兴业银行在绿金领域起步较早,并于2016年对外提出了“两个一万”目标——2020年绿金业务融资余额达到1万亿元,服务绿金客户数破1万户。据兴业银行最新披露,截至2020年5月末,该行累计向22232家企业提供绿色金融融资24724亿元,融资余额10996亿元;绿色金融融资余额和客户数均实现了近3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绿色信贷不良率约是银行业平均资产不良率的四分之一。

除了聚焦“长江大保护”,罗施毅还提到,目前部分省市提出了“危废不出市,固废不出县”的政策要求,预计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因此,该行绿金业务未来要通过产品和业务模式创新进一步下沉到县域,“过去在城市做的项目比较多,接下来要开拓县域市场”。

什么是“危废不出市,固废不出县”?罗施毅表示,“危废不出市”要求在市级或县级建立专门的危险废弃物处理中心,“固废不出县”则要求至少在县级建立专门的处理中心。而这要求县域要有或新建自行处理的企业或项目,银行可介入提供资金。

罗施毅称,对银行来说,融资服务下沉至县域要进一步深化创新,一是面临市场主体选择,“按照市场化原则,我们会优先选择当地龙头并且取得区域经营资质的企业”;二是模式选择,由于更广泛的绿色金融项目涉及环保、民生,往往存在资金期限长、对资金价格较敏感等问题,实践中较多项目采用PPP模式,即由地方政府、银行、社会资本共同出资运营,地方政府能否提供支持、提供多少支持还依赖于县域财力状况。

新一轮绿金债待发

长期资金筹措难,是制约绿色金融业务发展的一大瓶颈。“兴业银行作为国内首批发行绿色金融债的商业银行,已在境内市场累计发行绿色金融债1300亿元,目前存量1000亿元,后续我们还将申请新一轮发行,进一步发挥绿色金融债募集资金期限长、成本低的优势。”罗施毅称。

近期的市场行情,对绿债发行较为有利。疫情冲击之下,金融支持政策频频加码,今年前五个月市场流动性整体宽裕,发债成本明显下降,即便最近几周债市调整、利率有所回升,仍处于相对较低水平。不过,据财新记者了解,由于要响应监管服务小微企业的号召,兴业银行近期将先推动合计800亿元规模的小微金融债发行,绿金债的发行还尚待时日。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5月29日,央行、国家发改委、证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0年版)〉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中国绿债标准中争议最大的涉煤炭项目,在征求意见稿中全部被剔除,与国际接轨,有助于增加中国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参见财新网“与国际接轨 中国绿色债券将不再支持任何煤炭项目”)。

“国内绿色债券标准逐步趋同,这是很大的进步,非常有利于绿债市场进一步活跃和繁荣。”罗施毅对此表示,在此之前,中国绿色债券认定的文件主要有两个:一是人民银行公布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二是国家发改委公布的《绿色债券发行指引》。其中,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的绿色金融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和在交易所发行的绿色公司债主要依据人民银行公布的目录;而企业债则主要依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指引。两套标准均对绿色项目作了标准界定,主要含大类划分和若干细项说明;但分类方法不尽相同,覆盖交叉,在实践中存在一定困难。

绿色金融产品扩容

兴业银行是国内较早探索绿色金融的银行,从2006年开始在国内首推能效融资产品,2008年成为国内首家“赤道银行”。经过近15个年头的发展,该行在产品布局方面相对其他银行更全面,有更多创新。

按条线划分,该行绿色金融面向企业客户的业务主要有:绿色信贷、绿色租赁、绿色信托、绿色基金、绿色债券等产品和服务;面向个人客户的业务主要有:绿色按揭贷、绿色消费贷、绿色理财等产品和服务。

相比于绿色信贷和绿债,对于上述带“绿色”字眼的个人零售产品,社会公众知之甚少,这些产品有何不同吗?

对此,罗施毅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称,绿色按揭贷主要是针对客户购买的房屋属于绿色建筑而推出的房贷产品,相比普通房贷,利率和审批效率等方面政策会有些不同,以鼓励客户购买带住建部绿色标识的房屋;绿色消费贷的逻辑亦大体相似,例如通过不同利率政策鼓励客户购买电动汽车,而非燃油汽车,减少废气排放。

绿色理财如兴业银行开发的以该行存量绿色信贷资产为基础资产的“万利宝—绿色金融”开放式理财产品;绿色资管产品和工具方面,兴业银行和中央结算公司联合推出了“中债-兴业绿色债券指数”,供银行和资管机构作为产品创设的投资基准和跟踪标的。

不过,据财新记者了解,尽管这些年兴业银行一直在推进产品创新,但目前来看,绿色金融在整个银行业务中占比还不高。不过,这不是某家银行的问题,而是全行业共性问题,绿色金融如何找到政银企的最佳结合点,探索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是一项长期课题。

例如,有地方监管人士对财新记者坦言,商业银行特别是地方银行对绿色金融还是存在“应付”问题,只追求不被监管部门扣分或者通报批评,不追求监管部门加分奖励,更没有主动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壮大的源动力。(武晓蒙)